聆听居民“心头事”,聊出民生“大幸福” ——章丘区枣园街道社工站社区治理品牌服务案例

发布者:章丘区枣园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260                   发布时间: 2024-12-27

一、案例背景与需求

(一)项目背景

站前街社区地处枣园街道中心地带,幅员面积达2.33平方公里,是一个由安置小区、散居院落、商业小区组成的较为复杂的多元主体社区。辖区以老旧小区为主,小区便是其中之一,小区修建于18年前,常住人口2000余人,老年人口居多。

作为站前街社区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不少治理问题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一是,院落邻里关系疏离、互助氛围淡漠,居民归属感不强,缺少自治与共同体意识;二是,院落议事、活动公共空间匮乏,居民述求无法表达、需求无法满足;三是,物居矛盾凸显,物业服务质量差与居民低缴费率的“死循环”,促使物居冲突逐步加深;四是,院落各类问题突出,治理难度大。

(二)需求分析

第一,需提升小区治理合力。站前街社区已成立院委会,并积极探索创新院委会“双主任”制度,现有“微网实格”队伍、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帮帮团等多元主体,但各组织间缺少日常互动交流与系统的合作机制,因此需促进组织间、组织与社区间、组织与居民间、居民与社区间的良性互动,构建院落社会支持网络,积累小区社会资本,形成治理合力。

第二,需促进行动精准精细。现目前小区多元主体职责、分工各不同,虽实施活动数量多、但形式内容单一,没有切实解决小区的治理痛难点问题,致使小区治理停留表面,未深入“根部”。需真正了解居民需求以及小区的痛难点,开展精准化服务,精细化行动。

第三,需搭建共享议事阵地。建设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平台和共享空间,目的在于集“众智”,聚“众力”,促“众治”,激发居民主观能动性,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站前街社区院落议事、活动公共空间匮乏,居民述求无法集中收集、多元需求无法满足。因此,需深入挖掘小区资源,充分利用院落公共空间,打造一处集议事协商与居民服务两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阵地,为居民需求表达和自治活动开展提供统一平台。

二、服务策略

本案例以参与式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居民自治能力这一目的,采取“1+3+6+N”工作模式,即活化小区闲置空间,建立一个“金闪闪聊天室”,采取“活动连心+阵地打造+‘三聚’释能”的工作思路,发挥“社区+社工+院委会+物业+小区居民+高校”六大主体优势,依托“聊天室”开展多项居民所需所想所盼的小区自治行动,改善小区现状,激发本土自治力量,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从而构建站前街社区特色治理品牌。

三、服务过程

(一)活动连心,汇聚治理“金力量”

为促进小区居民互动与交流,加强居民粘合度,升温邻里感情温度,提升小区治理参与度,本案例采取“双线并行”的方法,即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居民与社工之间的距离;通过走访调研,以面对面的方式,了解居民内心需求,聆听关于小区治理的真实想法,并从中挖掘有特长、有资源、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骨干,将其发展成小区治理的“主力军”。

(二)阵地打造,架起群众“连心桥”

为改善居民集体归属感不强,缺少小区共同体意识的现状,站前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动员小区骨干力量带动居民参与,共同打造站前街社区“金闪闪”聊天室。

前期,小区院委会联动微网格长,通过议事会、进楼访、敲门听、电话联等形式多管齐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集阵地建设“金点子”。中期,小区院委会及微网格长多次带动居民志愿者对闲置空间开荒复垦,并从物业方链接慈善资金进行地面硬化。

后期,在专业社工的鼓励下,院委会、微网格员等多元主体,围绕“金闪闪聊天室”如何建造这一主题,积极申报微公益创投项目,由“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干”,充分激发居民潜能与主动性,有效实现全员齐参与,成果齐享有。

(三)“三聚”释能,激活空间“新效力”

站前街社区为充分发挥站前街社区“金闪闪聊天室”的平台作用,以“聚民声、聚群智、聚合力”的工作思路,依托新建阵地,展开系列小区治理工作。

聚民声,思想碰撞集建议。为切实了解居民诉求,促进有效人际沟通,站前街社区微网格长会定期在“聊天室”现场收集居民多元需求并联动院委会、居民、物业、微网格等主体,共商共议,形成站前街社区“1+3+N”的多方协商共治机制。

“聊天室”的顺利落成,使居民有了敞开天窗说亮话的地方,很多对小区治理“睁只眼闭只眼”的居民,会主动关注小区事务,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小区微治理提供合理建议和可行措施。

聚群智,组建规划引领团。

为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有效进行院落微治理,站前街社区积极与山工大大学生志愿者展开“校地合作”,并联动小区党员、微网格员、院委会、骨干居民等多元主体,组建“小区智囊团”与“专业设计顾问团”。协同居民群众,在院落微治理中凝聚共识、协商共议,就院落微更新、微改造提出专业建议。

聚合力,开展治理微行动。

站前街社区作为老旧小区,存在诸多问题,为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站前街社区联动专业社工,引导小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微治理”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落地。

四、成效与反思

(一)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站前街小区作为站前街社区典型的老旧小区,改造前小区存在脏乱差、无健身器材、水池蚊虫满天、公共车位紧张、飞线乱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院落整体容貌。 为此,站前街社区从院落居民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资源链接与整合,联动院委会、居民、高校、物业等多元主体,不断协商共议,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改造后,院落环境发生“质变”,包括车辆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楼道美丽洁净、运动角提档升级、院落绿化带生机盎然、“爱心池”水清鱼欢。每天到小区公共区域散步的居民较原来比较已增加至100人余人次,小区开始重新热闹起来,有效实现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的治理目标。

(二)居民自治意识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原则,共同搭建站前街社区“金闪闪”聊天室,并以此为阵地召开4次联席会议,构建多方协商共治机制,拟定“多方治理”清单,开展 “多方治理”6大行动,实施活动近20场,参与居民达300余人次。 极大提升了小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居民们开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院落事务,解决院落问题,推动院落发展,实现从“被动参与”迈向“主动融入”。

(三)社会网络成功构建 小区治理与发展需构建多元主体间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以不断累积社会资本,提升小区整体的风险抵御力和抗逆力,形成小区治理合力。 站前街社区以促进邻里互动,培养邻里感情为目标,联动院委会、物业、专业社工、高校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协商会议、议事阵地打造、院落治理等活动近30场,服务居民500余人次。 有效增强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多元主体的人际互动,构建了小区内部的正向社会网络,为居民互助提供了有效的人资保障,成功搭建起“熟人小区”。

五、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 深入推进小区治理与发展,需坚持党建引领。要在党委班子的领导下,充分运用党员力量,使党员下沉到小区治理最底层,嵌入小区治理方方面面,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党的领导融入小区治理的“精神末梢”,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齐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

(二)发动居民是推动小区治理的关键 居民自主、有序、广泛地参与小区建设,是小区治理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要不断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原生动力”,成功转变居民思维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小转变”转进居民“心坎里”,将小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治理责任与义务,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幸福益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