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实验坊”社区社会工作经验总结——以济南市起步区崔寨街道社工站为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快速发展,崔寨街道正经历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区内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日益增长,但由于资源的限制,他们缺少足够的途径去探索和学习。为了满足社区儿童对于科学探索的需求,崔寨街道社工站开启“童梦实验坊”社区社会工作,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需求分析
(一)儿童教育需求洞察
1、科学探索渴望
社区内的儿童展现出了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亲手做实验,直观地理解物理、化学等科学现象背后的奥秘。然而,由于学校常规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许多儿童未能获得足够的科学实践机会,这种求知欲未得到充分满足。
2、家庭教育局限性
多数家长因自身知识水平、工作忙碌等原因,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家庭科学教育。此外,购买实验器材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额外的负担,导致孩子们在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社区资源现状分析
1、科学教育资源稀缺
当前,社区内部并未建立专门的科普中心或实验室,也没有定期开展针对儿童的科学教育项目。虽然偶尔会有志愿者前来开展短期科普活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儿童长期且系统性的科学学习需求。
2、课外辅导班成本高昂
市场上虽有不少提供科学教育的课外辅导班,但由于费用昂贵,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难以承受,进而加剧了社区儿童获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基础
1、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社区活动中,孩子们在社工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步骤,在每一个环节中,社工抛出实验中存在的现象问题,大家通过完成实验环节,在实验中寻找答案,有利于挖掘潜能,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散发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服务目标
1、服务总目标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服务具体目标:
(1)提高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2)增强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
(3)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儿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
四、服务过程
(一)“神奇回力车”实验
通过带领孩子们组装回力车,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孩子们了解每个零件的用途,学习回力车的原理,加深对弹性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孩子们还学会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们互相鼓励、帮助,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二)“磁悬浮的秘密”实验
在该活动过程中,社工引导孩子们自行思考“磁悬浮”的定义。随后,社工播放了一段视频,以便让孩子们在视频中探寻磁悬浮的奥秘,使其进一步了解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加深孩子们对该实验的科学认知。最后,社工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磁悬浮笔实验,经过反复调试,孩子们终于成功地使笔芯悬浮起来了。此次实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魅力,了解到磁悬浮的原理,学会了如何运用磁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潜水艇,游啊游”实验
活动过程中,社工为孩子们准备了简易的材料,指导他们亲手制作潜水艇模型。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兴奋地拿着自己的潜水艇模型进行实验。他们在水中观察到,当潜水艇模型充满气时,会浮在水面上;而当排放气体时,潜水艇模型则会下沉。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浮力原理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四)“月相探秘”实验
该活动伊始,社工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月相仪的组装方法。在社工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动手将一个个零件拼装起来。组装完成后,社工向孩子们介绍了看月相成因的实验原理。社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月亮如何围绕地球运行以及我们如何观察到不同月相的变化。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直观的模型和生动的讲解,孩子们对月相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了月亮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五)“认识日晷”实验
活动伊始,社工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日晷的历史和原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小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随后,社工分发了实验材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当所有的日晷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兴奋地将它们搬到了阳光下。他们按照指南针的方向,将日晷指向正北方,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缓缓移动,这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古代的计时方法,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六)“认识太阳能”实验
该活动,社工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随后在社工的引导下,孩子们动手组装太阳能风扇。组装完成后,只见阳光照射在太阳能板上,风扇叶开始缓缓旋转起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惊喜和兴奋,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发现。社工也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太阳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发,他们开始构想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房屋等未来科技。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太阳能的知识,还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泡泡魔法师”实验
通过亲手制作手摇泡泡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随着手摇泡泡机的启动,五彩斑斓的泡泡在空中飘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社工抓住时机,向孩子们解释泡泡为何会形成,以及影响泡泡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因素。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展现出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亲手实验和直观观察,孩子们对泡泡的科学奥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成效评估
(一)科学知识增长与兴趣激发
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和讲座,参与活动的儿童明显增强了对科学原理的认知,能够准确阐述实验背后的科学逻辑,展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显著提高,他们主动提问、积极探究的态度表明,项目成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为未来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得到锻炼
通过实际操作各类实验,儿童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在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儿童开始学会使用观察、假设、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具备了科学思维方式,这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判断和创新能力有着长远的影响。
(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实验活动要求儿童共同讨论、分工合作,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通过担任实验组长角色,一些原本较为内向的儿童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自信心显著增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展现出了潜在的领导才能。
六、工作反思
在该社区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社工认识到了科学实验活动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儿童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社工也意识到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童梦实验坊”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成功地激发了社区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未来,崔寨街道社工站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