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绿洲”心智障碍家属喘息服务个案案例

发布者:槐荫区西市场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267                   发布时间: 2024-11-07

一、背景介绍

段女士52岁,夫妻和睦,儿子小陈,今年30岁,患有先天心智障碍,智力为2岁儿童水平,生活无法自理。从三岁查出患有心智障碍后,段女士就为小陈的主要照顾者,长时间的居家照顾,使其照护压力大。

二、问题需求分析

1.心理方面

案主在长期照顾的过程中,精神压力大,对自己年老后儿子照护问题产生担忧、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因此案主段女士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宣泄。

2.生理方面

案主长时间照护,过度劳累,体质变差,缺乏锻炼时间。通过链接资源为案主提供喘息服务,增加案主的喘息时间,增强案主身体素质。

3.社交网络方面

案主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交网络薄弱。应多鼓励案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朋辈群体,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支撑

1.心理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主要从改善案主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方面,不断协调案主自身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案主自我的需要为目的。心理治疗模式有两类治疗方法,直接治疗主要是针对案主自身的个人负面情绪的排解与转化;间接治疗主要是针对照顾者所处的照顾环境的改善,为案主提供个别化、针对性地介入服务,从而更加精准性地来帮助案主缓解面临的各种负担和压力。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对于人的潜在能力及其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加以重视的一种理论。优势视角认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应将案主与其所处环境的利益与资源放在重点位置,而不是只看问题与原因。个案中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案主分析存在的问题,发掘案主的长处与潜力,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发掘案主的兴趣与爱好,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案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提高案主的自我价值感。

(二)服务目标

(1)舒缓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为案主提供福利政策科普,缓解案主对未来安置的心理焦虑。

(2)鼓励案主参加社区活动,挖掘案主潜能,提高案主自我认同感,协助案主做好未来安置计划。

(3)链接资源,为案主提供喘息支持服务,增加案主喘息时间,缓解案主的照护压力。

(4) 培养案主的个人兴趣爱好,丰富精神娱乐生活,拓宽社交网络。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信任与负面情绪疏导

通过访谈,建立信任关系。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反思性技巧,引导段女士进行回忆,并讲述其这些年的照顾经历,让段女士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疏导段女士的情绪。

(二)精神娱乐与手工技能培训

链接社区资源,开展手工小组活动,教授案主串珠手工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表扬案主的作品,肯定案主的能力和价值,丰富案主精神娱乐生活。

(三)社区爱心义卖,提高自我认同感

链接社区资源开展爱心义卖活动,邀请案主和小陈一起参加售卖案主和小陈串制的手工品。通过社区活动,帮助小陈融入社会,减少案主照护的心理负担。挖掘段女士的潜能,引导案主意识到自己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自我认同感。

(四)链接社区资源,增加喘息时间

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间接治疗方法为出发点,链接资源提供临时托管服务,为案主提供更多的喘息时间。开展社区微公益商品角,为案主手工品提供固定销售途径。通过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对案主进行老养残政策科普,增强段女士自信心,缓解段女士服务中多次提到的对未来安置照顾的担忧。

(五)加入社区手工服务队,扩展社交网络

邀请段女士加入社区手工服务队,巩固案主的改变,提供扩展社交网络途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回顾个案介入的过程,以加强介入的成效。

五、成效评估

1. 让案主的心理压力的得到有效舒缓,负面情绪得到疏导,同时社工为案主提供养老残方面福利政策科普,使得案主从之前很是担忧自己儿子未来安置问题,到现在对未来充满希望。

2.链接社区资源,开展手工小组活动,提高案主及小陈的手工串珠技能,培养案主的兴趣爱好。同时通过开展社区义卖,让案主看到自己闪光点,提高了案主的自我认同感。

3.社工为案主提供上门照料,临时托管服务,让案主也获得很多喘息放松的时间。让案主加入社区手工服务队,巩固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案主能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六、专业反思

1.社工运用心理治疗模式,通过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缓解了案主照顾压力。同时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模式挖掘了案主的潜能,提高了案主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其激发起潜力,让案主认识到自己有面对困难改善生活的能力。

2.在协助案主案主做好未来安置计划时,由于社工能链接到的资源有限,未能帮助案主做好明确的安置计划。社工还需加强自身专业性,扩大资源链接的平台,为案主提供更多便利。


发文单位 : 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