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国手”围棋学习小组案例分享

发布者:天桥区北园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1057                   发布时间: 2024-01-22

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狮子张社区的学龄儿童数量众多。但近些年来,孩子们的课余活动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化、虚拟化,缺乏传统文化和社交互动。北园街道社工站意识到这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决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既能学习传统文化、又能促进社交技能发展的平台。经过调研,社工站决定在狮子张社区开展少年儿童围棋小组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活动的拓展尝试。围棋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判断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稳定的心态。

二、问题分析

北园社工站通过学校、社区居委会、家长群、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狮子张社区及其周围片区的少年儿童课后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社区的6-12岁儿童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上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1、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

在许多社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活动场所有限,如公园、游乐场等。这使得儿童在放学后没有合适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长时间待在家里或电子设备前,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他们与同伴的社交互动减少。

2、缺乏有意义的活动

现在的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有些儿童可能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等,这些活动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对他们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社区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有意义、有教育性的活动,如棋类、阅读、体育运动等。

3、缺乏合适的伙伴

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社区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可能缺乏与同龄人的社交互动。放学后,如果没有合适的伙伴一起玩耍,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与同龄人的互动也是他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解决冲突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应当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和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安全管理,并为儿童创造更多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此外,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更新观念,鼓励儿童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需求分析

根据前期的调研,社工总结分析出了目前青少年社区的活动的需求点。  

孩子们希望有更丰富的课外活动

1、孩子们希望有更丰富的课外活动:

社工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基本上是立即写作业,完成功课后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玩手机看视频。其实孩子们很希望“出门和同学玩耍”,参加一些有趣好玩的社交群体活动,但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户外儿童安全等因素,孩子们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在校外聚在一起(虽然基本住在同一个社区)。社工站认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应该被正确引导,可以通过合理的活动组织策划,鼓励孩子们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2、家长们也希望孩子参加组织一些有意义且安全的课外活动:

家长们深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只有学术学习,更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也能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领导才能。而且,安全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家长们更倾向于那些经过精心策划,有专业指导,并且在安全上有充分保障的课外活动。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既得到锻炼,又能确保安全,一举两得。

四、服务方向

北园街道社工站为了满足青少年不同阶段的课后活动需求,设计了“我是小国手”的围棋学习小组。这个小组为活动者提供了多种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认知能力。同时,“我是小国手”小组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挖掘他们的潜能。通过这个小组的开展,社区青少年将享受到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五、介入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针对社区少年儿童成长学习方面的需求,依据班杜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2、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指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情感性支持。相比封闭的社交环境,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更容易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        

3、互动模式:互动模式又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赖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六、服务计划

社工计划在6节的时间内,通过小组活动的内容设计,让组员们学有所乐,乐有所学,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课后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之外的生活可以丰富多彩,满足其心理需求、社会需求、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生活的幸福感。

(一)小组基本资料

名称:“我是小国手”围棋学习小组

服务对象:社区青少年           服务人数:9-12人

小组性质:互助支持小组         活动场地:日间照料中心2楼

(二)目标

1.组员学习围棋,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兴趣,掌握围棋的基本技法。

2.组员能够完成围棋的对弈,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自控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展组员为社区小小志愿者

4.增强彼此的信任,扩大组员的交友圈。

5.让小组成员拥有一个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三)招募

通过公开招募和社工邀请方式,重点对参加活动的儿童、家长进行招募和遴选,确定组员,并制定服务方案,对活动内容和流程进行科学安排,确保小组顺利开展。

(四)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1、预计困难                               

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

②小组组员所存在的抗拒、防卫心理。                            

③组员中途的流失。

④因小组解散而产生的负面离别情绪。

⑤招募小组组员。                                     

2、解决方法                                       

①以沟通化解冲突,帮助组员澄清冲突本质,特别是澄清冲突背后的价值差异,促进组员理解,重新调整小组规范和契约。

②协助组员了解和面对由人际交往所带来了紧张感和抗拒感,通过游戏破冰,强化人际互动,消除小组成员存在的抗拒、防卫心理。                                                    

③了解成员离开原因,及时对小组内部问题进行改善,强化小组组员对组员整体目标认识,适当控制小组进程,强化小组关系结构。                                                     

④提前告知组员结束日期;一起讨论处理组员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情绪;协助小组组员保持小组经验,提高面对现实生活的自信心。                                                                               

⑤提前链接可用资源,如学习教材等。

七、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小组初期

小组初期是由互不相识的孩子们组成,大家互不了解,有拘束感。此时社工的工作是通过一起做轻松的小游戏引导组员认识彼此,促进组员之间交流,让大家尽快熟络起来。然后社工以组织者角色,邀请组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相互尊重的小组氛围,为后续小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保障。社工介绍围棋的时候,小组成员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认真程度。

   在围棋小组的成立期间,社工将整个活动计划和主要内容给组员进行了宣讲,让组员们充分了解知晓。在初期几次的活动中如有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组员可以提出建议、说出想法,大家互相讨论认可后,就可以施行,总之小组初期是认识、熟悉、制定规则、彼此磨合的阶段。

(二)小组中期

中期阶段小组关系走向紧密,成员对小组认同感较强,从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程度上可以看出。社工在小组中主要发挥着协助引导作用,开始先学习围棋初级入门,慢慢适应,由简单到难,学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心得,整个小组气氛轻松愉快。组员相互练习,互相指导,通过分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进程稍微慢的组员,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增强组员的自信心,发挥组员的优势。有组员在对弈过程中有疑惑的时候,社工会给与讲解指导,学习比较好的孩子就会一同协助社工指导其他组员,社工对此及时进行表扬,鼓励组员的积极参与。整个小组投入度非常高,组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互相帮助。

(三)小组后期

这个时期小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解和学习到围棋,培养一项新的爱好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组员能够增强自信,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到结交朋友、拓展了人际圈子。

最后社工带领组员们回顾整个小组进程,对每一位组员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表扬。组员分享小组的感受,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粘性,即使小组结束了,组员在志愿者带领下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练习。整个小组过程中,社工关注组员状态,及时调整小组进程,适时给予组员鼓励,与组员一起达成小组目标,感受到自身生活的精彩。

八、总结评估

(一)小组服务反馈

在小组过程中,社工通过观察、《过程记录表》、组员分享会来评估组员的表现。社工能从组员的表情、动作、状态、心情等几个方面来般判断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比如在小组中由最初的陌生到相互熟知,从观望状态到融入小组中来,从开始的“力不从心”、小心翼翼到现在的“顺心顺意”、有说有笑,从不自信,寻求帮助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思考、进行博弈……这都包含着组员的成长。

活动结束后,社工通过《过程记录表》,了解记录小组目标的达成情况、问题分析等。从中可以看出小组成员对活动是否满意。

同时,社工定期组织分享会,让组员自己表达小组活动想法或建议。社工会邀请每一个组员在公开场合发言,这样也能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树立自信心。

(二)小组成员变化

组员中有些男孩子因为过去沉迷玩手机网游对战,性格比较孤僻不爱交流,通过学习围棋,练习对弈,引导男孩天生的胜负欲、成功的把他从网络游戏的对战转化到线下和朋友之间的下棋比赛中来,他们说:“大家一起下围棋,赢了能获得超强的满足感,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输了就有钻研技术争取要赢的一股劲儿”。

还有些小女孩性格很内秀,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不善于表达。在学校班级里的“存在感”很低。初期参加围棋活动后,社工发现她们很喜欢活动中的游戏环节,所以特意安排她们轮流当小志愿者,带领组员做游戏。到了小组中期,她们自发的向社工提出要自己设计游戏方式,并且现场效果特别好,赢得了组员的一致好评。经过一个多月的小组活动,这些以前在班里的“小透明”逐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变成了“小社牛”。

孩子们在小组活动后的积极变化,得到了家人、同学、老师的肯定,同时他们自己也对自己的成长感到欣喜。社工们认为孩子是特别容易满足的,只要在某一方面给与其肯定和认可,让他们获得多巴胺的正向反馈,把学习的自信心树立起来。那么其未来的积极变化将是是全方位的,这也是社工站开展这类活动的初衷。

九、专业反思

1.成功之处:

a. 学生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度高。

b. 通过围棋小组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c. 活动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2.不足之处:

a. 部分学生对围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初学者的培训。

b. 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c. 对弈实战环节中,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胜负,心态调整不够及时。

3.改进措施

a.针对初学者:提供更多的基础培训材料,增设基础知识的复习课程。

b.活动时长:考虑延长活动时间或增加课时,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实践和提高。

c.心态引导:加强对学生心态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对待胜负的心态,注重围棋的内在修养。

d.多样化教学: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入AI辅助教学、组织围棋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e.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和改进活动内容。

  社工将继续致力于推广围棋文化,提升学生的围棋水平。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期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多对围棋有热情、有才华的学生。同时,也期待与更多的学校和社区合作,共同为围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发文单位 : 平阴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