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微光,爱伴成长——残疾儿童帮扶个案

发布者: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66                   发布时间: 2024-10-29

一、案例背景

(一)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区走访时了解到的,通过与P社区儿童主任访谈得知服务对象目前语言方面有所欠缺,一直在正常上学,学习上有些吃力。经过社区居委会的转介,在征得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后,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案服务。

    (二)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小轩(化名),女,8岁,目前就读二年级,因语言表达方面比较差做了残疾鉴定,被评为智力残疾四级。平时跟父母一起生活,母亲全职妈妈,每周都会带小轩去做康复训练,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父亲工作收入,居住在开放式老旧小区。小轩在与父母沟通时只能说单个字或者用动作来表示,有时父母不理解会导致小轩情绪较激动。服务对象在学习上较为吃力,尤其是数学方面。因语言上的问题小轩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在家中,生活中较少玩伴,同辈支持网络缺乏。社会工作者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与小轩一家结识,在深入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后,决定对其保持关注并提供专业帮扶,使其走出困境,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问题分析

1.个人层面

自信心不足。由于自己语言方面的问题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流畅表达,怕别人因此疏远自己,不愿和自己交朋友。

2.家庭层面

服务对象和父母长期生活,父亲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较少,母亲对于孩子的语言问题比较焦虑,按时带孩子做康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近期刚做了残疾鉴定被评为智力残疾,心理一时难以接受,也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母亲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辅导能力有限,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也增大,父母有些有心无力,家庭上的支持比较薄弱。

3.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现有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刚申请下来残疾人补贴。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较差,由于性格内向及自身语言原因很少主动地向家人倾诉自己的情感,更不会主动寻求家人及朋友的帮助。加上出门机会较少,也很少有机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给予关怀与陪伴,帮助其敞开心扉,了解自身需求。

2. 缓解服务对象家人的照护压力,在学业辅导方面进行帮扶,提高服务对象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康复和生活。

3.邀请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参与各类社区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同辈互动和社会参与;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社会网络、社区支持、社会互动、社会认同、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等多个方面。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更好地应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正式的社会支持是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等各种制度性支持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亲友、邻里等的支持。个体在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得的援助和支持,对于个体健康、适应和幸福感又重要影响。通过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正向认知。

四、服务过程

    (一)暖心关爱,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儿童主任的转介接触到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初步了解。在第一次入户走访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进行自我介绍,运用倾听、支持、同理、专注等会谈技巧与服务对象交流、陪伴 ,让小轩及其家人初步认识社工,接纳社工,同时通过多次的入户探访、节日慰问等让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更加了解社工,了解开展个案服务的目的。在之后的接触过程中,逐步剖析服务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准把握需求,建立起了专业信任关系,开启个案服务。

    (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社会工作者多次到小轩家中进行入户探访,进行日常陪伴,带领服务对象一起做手工、读书等。在与其家人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小轩因为自己的语言问题时常会情绪激动,家属对于小轩的康复问题内心也比较焦虑,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支持、鼓励等技巧引导小轩及其父母要充满希望,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肯定服务对象康复训练取得的进步,引导其从优势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同时,在社会工作者入户陪伴时也会陪他进行语言训练,巩固康复效果。

(三)学业赋能,培养个人自信

根据服务对象的学习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针对薄弱的数学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辅导计划设计。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做过数学教培的优势,采用创新、游戏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使服务对象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在每周的定期辅导时,社工也会将学习方法教给服务对象的父母,建议其运用这种趣味的方式来给小轩进行学业辅导,提升小轩学习成绩,培养其自信心,助力服务对象健康成长。

    (四)多方关怀,拓宽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多次与服务对象家人、周围邻居和同伴进行沟通,引导其家人和同伴多关注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满足服务对象成长、发展的需求,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成长。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前提下,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工站或社区组织的儿童活动,促使服务对象更好地融入朋辈群体,培养其人际沟通技巧,帮助她融入社会、自我成长,拓宽社交网络。

(五)评估结案,及时跟进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及监护人沟通,了解服务对象及监护人对社会工作者个案服务的评价。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共同梳理与总结服务对象成长经验,肯定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改变。与服务对象商量结案时间,邀请服务对象填写服务评价表以及结案通知。社会工作者将个案服务资料进行整理,并纳入档案。根据服务对象改变程度,及时跟进,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新的问题和需求。

    五、服务成效

从接案到结案的过程中,预期的目标达成,顺利结束了个案服务。

1.通过社工的陪伴和鼓励,服务对象愿意接纳自己,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更有勇气和自信面对未来的生活。

2.社工的多次走访和暖心陪伴,缓解了服务对象家人的照护压力及焦虑情绪,为服务对象进行学业辅导并将方法教与其家人,提升了服务对象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亲子家庭关系健康可持续。

3.社工邀请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参与社工站组织的“童参与,共成长”社区参与主题小组活动5次,社区组织的节庆日活动3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次,服务对象在活动过程中交到了2个好朋友,同时他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链接残联、志愿者、社区等资源构建起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六、总结与反思

1.动态调整,针对需求开展专业服务。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案工作不仅要关注儿童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家庭及社会关系,而这些又都是动态变化的,为此,需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取对方的信任,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最真实的情况,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在跟进个案过程中,社工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服务计划,有计划、有层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服务,过程中需要社工及时发现问题,评估现状调整服务目标,做到精细化服务案主。

2.社会工作者个人反思。虽然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立足长远来看,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温馨精细关爱仍然不可或缺,在校表现及康复效果仍需得到持续关注及规范引导。社工的力量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儿童康复和健康成长问题的,必须协调政府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多管齐下、长期不懈才能奏效。因此社工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手,在志愿服务、物资保障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尽所能提供帮助,共同织起关心、帮扶残疾儿童的社会关爱网。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天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