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光的我”儿童自我探索小组案例

发布者: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1287                   发布时间: 2024-04-28

一、案例背景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自我探索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儿童发现自我、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自我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自信和心理韧性,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决策能力。在本年度需求调研中,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针对儿童提供的服务,喜欢自我认知探索(价值观、思维风格、个人优势挖掘)的占比58.82%,社区儿童在挖掘自身潜能,了解自我,提高自我正向改变和成长方面存在一定需求。因此,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辖区隔代教育家庭儿童为服务对象,开展儿童自我探索小组,旨在帮助儿童发现自我、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同时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培养自我认同感。 

二、需求分析

1.儿童自我认知的需求。在日常走访和开展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儿童对于自我的认识更多的是表面的认识,或者从别人眼中了解到的自己,但是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一面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儿童学会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我需求。

2.同辈交往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寒暑假期间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缺少对儿童的陪伴,大多由老人照顾,且社会交往较少,需要社会工作者站帮助搭建交流平台,满足儿童朋辈交往的需求。

3.正确认识自我优势与缺点,建立自信的需求。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单方面对自己的优点或缺点进行放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成长起来,需要通过小组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我,培养自信。

4.学习表达情绪的需求。在社会工作者与儿童的访谈中得知,有的孩子在面临家长的否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产生愤怒或失落情绪时,不知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通过专业的小组训练来学习情绪表达技巧。

三、理论依据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度被认为是理论内容最丰富、理论含义最宽广的社会工作治疗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广泛吸收了众多理论流派,集大成于一体。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早接受的是心理分析等心理学流派的影响,后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逐渐拓宽了视野,进一步吸纳了社会学、人类学等众多理论学科,从而成就了丰富多彩的理论。

该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提高自我认知,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而本小组通过各种心理手法,帮助青少年探索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进而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达到促进其对自我的认识,明确自我的追求方向。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社会工作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优势预估,协助其分析并认识到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和有利条件,聚焦于其优势和成功经验。在开展本次成长小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在“五指山”、“特质挖挖哇”、“温暖传递”等环节,通过组员间的交流分享及正面评价、社会工作者对组员的支持与称赞,引导小组成员分析其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拥有的有利条件和资源,提升其自信。

四、服务目标

 1.总目标

 以五里沟街道社工站为平台,以辖区隔代教育家庭儿童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帮助儿童发现自我、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同时提升儿童自我探索能力,促进儿童更好的认识自己。

2.分目标

(1)80%的组员对自身优缺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2)80%的组员自我探索能力有所提升,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压力,自信心及自我认同感得到提高;

(3)最少链接1名志愿者。

(4)链接1家机构组织。

五、小组基本信息

1.小组名称:“闪闪发光的我”儿童自我探索小组

 2.小组性质:成长性小组

 3.小组节数:6节

4.服务对象:公祥街社区9名7-12岁儿童

5.服务时间:2024年1月24日-2024年2月20日

6.服务地点:五里沟街道社工站活动室

六、小组过程

(一)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共分为六节,每次活动时长约一小时,具体活动流程如下:

节次

名称

本节目标

活动内容

时间

资源

1

认识你我他

明确本小组的小组目标,确定小组内容;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更轻松的让服务对象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制定小组契约,明确小组规范。

1. 社会工作者自我介绍;小组活动内容与目的介绍;

2. 服务对象自我介绍,相互认识(游戏“五指山”,“串名字”)

3. 小组契约制定;

4. 填写小组前测问卷;

5. 总结分享

1月24日上午9点

A4纸、大白纸、水彩笔、前测问卷

2

特质挖、挖、哇!

通过游戏互动营造现场氛围,助于接下来的服务推进;通过“自画像”的绘画心理分析,让服务对象能够对自己形成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1.回顾上节内容;

2.游戏互动,增强组内气氛;游戏:“拍七令”。

3.“自画像”绘画过程;

4.优势特质,隐藏能力;

5.社会工作者总结本节小组内容,预告下节内容。

 

1月31日上午9点

A4纸

3

情绪小怪兽

让服务对象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表达的,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1.回顾上街内容;

2.小怪兽签到;

3.抓手指游戏;

4.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分享;

5.我的情绪魔法瓶;

6.分享环节;

7.小组总结。

 

2月1日上午9点

小怪兽签到板、绘本、情绪魔法瓶(A4纸打印)

4

温暖传递—漂流纸飞机

通过漂流纸飞机游戏体验,增进组员间相互了解,促进组员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同时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策略,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回顾前几节小组内容;

2.导入:纸飞机的意义;

3.游戏环节:

(1)写愿望或情感;

(2)制作纸飞机;

(3)投掷纸飞机(多次投掷);

(4)交流分享。

4.总结与反思。

2月2日上午9点

A4纸

5

生命的颜色

通过生命教育让组员明白生命在于去发现创造、生命的独特性,让组员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感受生命的意义。

1.回顾上节内容;

2.静止小游戏;

3.生命的形状(人生盲盒游戏);

3.生命的颜色绘画过程;

3.绘画结束分享及社会工作者分析;

4.总结分享。

 

2月5日上午9点

盲盒、图形(打印)、打印曼陀罗图案

6

我的未来我做主

通过回顾本次小组内容,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组员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感。

1.回顾前五次小组内容(时光剪影);

2.分享+游戏互动(快乐猜一猜);

3.给未来的自己;

4.表彰鼓励,颁发结营证书,合影;

5.社会工作者总结本次小组内容,处理离别情绪,小组结束。

2月20日上午9点

表情包猜成语、结营证书

(二)小组实施过程

1.小组第一节:认识你我他

活动开始,社会工作者提前布置好活动场地。组员们在签到墙完成签到后,社会工作者开始进行小组内容及目标介绍。通过“五指山”“串名字”等破冰游戏,引导组员相互认识,拉近了组员们彼此的距离,消除彼此的陌生感。随后,组员一同讨论、制定小组契约。

最后,社会工作者带领小组成员填写前测问卷,对自身的性格、自信心、情绪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以便安排后续小组活动细节和小组成效评估。本节属于小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领导者、组织者和鼓励者。

2.小组第二节:特质挖、挖、哇!

通过第一节活动,组员们已经初步相互认识,本节活动社会工作者首先带领小组成员通过“拍七令”游戏,继续加深组员之间的熟悉了解,营造活跃、轻松的小组氛围,组员们释放天性,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小组活动中。

接下来,为了帮助组员进一步认识自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为组员分发纸笔,组员画自画像并进行分享。在分享“优势特质”环节,一名组员出现了抗拒情绪,社会工作者及时引导并进行鼓励,在倾听其他组员分享的过程中这名组员情绪慢慢平复,在大家的鼓励下完成了分享。本节小组成员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小组凝聚力初步显现。

 3.小组第三节:情绪小怪兽

首先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一起回顾了前两期的活动,随后社会工作者引领组员一起玩“抓手指游戏”,通过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引入本节内容。社会工作者通过《情绪小怪兽》绘本分享让组员了解情绪的分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的情绪,引导组员用涂色笔绘制自己的“情绪魔法瓶”,让组员更清晰地认识情绪,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分享环节,本节组员参与积极性更加强烈,争先恐后发言,表达意愿明显增强,组员间互动交流更加融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观察者。

4.小组第四节;温暖传递-漂流纸飞机

活动伊始,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一起回顾了前几期活动内容,组员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随后,通过“你划我猜”游戏培养组员间的默契及凝聚力。在“漂流纸飞机”环节,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压力、梦想等,进行装饰后放飞纸飞机。在“温暖传递”环节,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随机捡起他人的纸飞机并给予暖心回复,组员分享感受时说道,“看到别人给我的肯定回复和鼓励,我感到原来有人和我拥有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在别人的回复中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本节小组组员凝聚力明显增强,小组进入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的权利地位逐渐由中心向边缘位置转移,成为小组的协助者、观察者和引导者。

5.小组第五节:生命的颜色

活动开始,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进行“静止游戏”引入今天的主题。随后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抽取自己的“人生盲盒”形状,引导其分享抽取形状的独特性,“我的是三角形,它的结构很稳定”,“我的是圆形,它跑的很快但是很难停下来”。组员们积极地分享交流,从中也明白了每个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在接下来的“生命曼陀罗”彩绘环节,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进行涂色,聆听每一位组员的分享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本节小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小组凝聚力大大加强,社会工作者主要角色是引导者、鼓励者和观察者。

6.小组第六节:我的未来我做主

本节,小组进入结束阶段。活动开始后,社会工作者播放了前五节小组活动的回顾视频,邀请组员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及感受。组员们的分享赢来阵阵掌声。“快乐猜猜猜”的游戏使每个组员参与其中,活跃了现场氛围,很好地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

社会工作者为组员们发放后测问卷,结合组员的分享,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小组成员都可以达到自己预设的小组目标,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学会了面对各种情绪如何处理,更有组员表示期待之后能继续参与社工站的活动,与社会工作者共成长。

七、小组评估

(一)评估方法

本次小组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访谈法、组员出席情况统计等方法对小组的目标进行评估。

1.观察法: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观察,随着小组内容的不断深化,组员的参与积极性也越来越强,每一名组员都能渐渐融入到小组中,例如共同制定小组契约、优势潜能挖挖挖、制作纸飞机、温暖传递等环节。

2.问卷调查:本次小组社会工作者采用前后测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份,通过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在整个小组结束后目标的达成情况。

3.组员出席情况:社会工作者通过统计每节小组的出席人数,可以得出组员的参与度及积极性。本次小组总的出席率为92.5%。在小组过程中,至少有7名组员是全程参与的,说明组员投入程度较高。

(二)小组成效

1.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闪闪发光的我”儿童自我探索小组,综合儿童的服务需求和身心特点,链接整合辖区可利用资源,联动1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社工室、1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区工作人员和槐荫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薪槐未来”项目,结合各种心理手法,借助新颖的活动形式共开展6次小组活动。组员在6次的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互相发掘他人身上的优势,构建了其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提高自我正向改变和成长。

(1)通过前后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自我满意度由71%上升到83%,社会工作者在访谈中得知,100%组员对于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目标达成良好。

(2)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6次小组活动中组员的表现和变化,结合反馈问卷的结果及开放式访谈,90%的组员提到小组中“特质挖挖哇”、“情绪小怪兽”、“温暖传递-漂流纸飞机”“生命的颜色”等主题内容让他们印象深刻,83%组员能够掌握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对于自身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2.个别组员的变化/收获

鑫鑫,在小组第一次开展过程中给社会工作者的印象是不太爱表达、情绪偏激、不自信的一个男生。第二节小组中绘制“自画像”的环节鑫鑫表现得比较抗拒,一直说“我不会”,分享自身优势环节总强调“我没有优点,我是个笨蛋”。其他组员和社会工作者提出他的优点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表明内心很渴望被肯定;第三节中关于情绪的分类和正确处理情绪的部分,能明显看出鑫鑫是比较感兴趣的,绘制“情绪魔法瓶”使他敞开内心,更愿意去表达自己;在第四节和第五节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能感受到他对于我们的信任,对于小组的投入度也越来越高,每当分享的环节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更加积极和自信,也更愿意去表现自己。通过本次小组,让鑫鑫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意识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能够正视自己,接纳与认同自己,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八、总结反思

(一)小组内容的创新与尝试

本次小组在内容上采取了“自画像”、“情绪魔法瓶”、“生命曼陀罗”等心理治疗手法,这些专业手法在个案服务中是经常用到的,但在小组开展中是较少使用的;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与尝试,在小组筹备期需要提前学习心理分析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小组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具有连贯性,分别从儿童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情绪状态、生命教育等方面设计,让服务对象通过各种体验去探索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社会工作者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本次儿童自我探索小组的开展,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组员的过程中运用到各种带领小组的技巧,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每一节小组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会与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进行复盘,进一步分析组员及其家庭,更深入地了解小组成员。本小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小组规模和组员年龄限制。此外,影响儿童自我认识的因素有很多,本小组活动未能全面介入各个系统,主要是从个人和社区层面进行介入。 在后期也会结合家庭系统让服务对象来进行探索分析,能够让服务对象自我认识更加深刻。

 

 

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刘冰冰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天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