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开,护童成长”困境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案例名称:“向阳花开,护童成长”困境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站点名称:文昌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案例简要描述:案主跟随父亲及祖辈一同生活,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一般,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案主有提高学习成绩、开拓社交网络、改善不良习惯的需求,社工通过个案介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引导案主正确认识自己,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搭建朋辈交流互助平台,促进案主的社区融入,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促进家庭亲子关系。
文昌街道社工站:孟庆娟 李健欣 鹿丽娜
向阳花开,护童成长
——困境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情况
案主小涛(化名),男,8岁,在文昌街道辖区内某小学就读,妈妈因车祸去世,单亲家庭。通过社工观察和询问,案主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案主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熟人面前特别好动,但在陌生人面前比较安静,不爱说话。案主学习成绩一般,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无法合理安排个人时间,放学后及周末时间大都自己待在家中玩手机,和同龄人的社交较少,很少参加社区活动,缺乏必要的娱乐和社交活动。
(二)家庭照护情况
案主母亲去世,单亲家庭,家中共计5口人,父亲打工赚钱维持生计,家中爷爷奶奶照料日常生活,无经济来源,妹妹在辖区内某幼儿园就读。父亲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承担家中的一切费用,经常要外出打工回家时间较晚,导致家中和案主接触最多的是爷爷奶奶,缺乏父亲的正常陪伴。在与服务对象奶奶沟通了解到,由于小涛父亲忙于工作及自己文化程度的原因,难以在学习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只能依靠晚上下班后辅导服务对象其功课。案主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亲打工为主,由于条件不够享受政策,父亲每天打两份工,除去学费和生活费外,仅能保障生活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案主成长发展的需要。
(三)社区服务情况
案主所居住地位于长清城区,小区基础设施较好,生活设施比较便利,社区文化设施较为丰富,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对其进行入户走访。
二、预估分析
(一)问题呈现
案主作息规律不正常,沉迷手机、做作业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经常开小差。在与人交往中不愿意主动与别人接触,出现排斥等现象。
(二)问题分析
1.个人方面
由于案主长期缺少家长的有效监督和指导,在生活方面,存在作息不规律、沉迷手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学习方面,自我管理能力弱,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做作业不自觉,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心理方面,案主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缺失父母的关爱,导致其虽然性格活泼好动,但不与别人主动接触,没有好朋友,父亲忙于工作,指导时间有限,学习下降趋势明显。
2.家庭方面
案主家庭结构较为单一,家庭成员主要是父亲、爷爷、奶奶和妹妹,父亲虽然较为关心和照顾他,仅局限在晚上一到两个小时的学习指导,一般生活照料是由爷爷奶奶完成。
3.社会方面
受家庭环境影响,案主受约束力较低,产生较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不能很好地融入朋辈群体,在案主遇到困难挫折时,除家庭支持外,不能有效地获得朋辈的支持。
(三)需求分析
1.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需求
引导案主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案主的自制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2.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需求
链接各类公益资源,开展特色课堂,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挖掘潜能并培养兴趣爱好,搭建朋辈交流互助平台,促进案主的社区融入,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3.家庭亲子关系促进的需求
缓解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管教缺失现象,改善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为案主创造积极向上、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细化家庭监护职责,培养案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助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1.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服务对象在面对问题时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求助的意愿较低、社会支持网络力量薄弱。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扩展和运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并提高其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认为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自身功能。社工协助案主挖掘自身潜能并培养兴趣爱好,以此让案主发现自身优势,达成改变。
(二)服务目标
1.目的
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建立朋辈支持网络,通过自我审视的方式,正视自我,改变不良学习及生活习惯,改变亲子互动关系。
2.具体目标
(1)通过引导其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成绩,参与社区青少年宫活动,解决了课业无人辅导的问题。
(2)通过个案面谈的方式,引导正视自身问题,找到自己的缺点,共同制定改变计划,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
(3)通过亲子活动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支持功能和责任意识,加深家庭成员沟通,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
(4)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引导案主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提高其社区活动参与度,搭建同辈支持平台。
(三)服务策略
1.个人方面
(1)入户走访,了解具体信息,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社工利用入户走访的形式,与案主小涛堂保持紧密联系,与其建立专业关系。
(2)打开心理防线,提升案主表达能力
利用心理倾诉的方式,在互动过程中发现案主感兴趣的事物和方向,从兴趣点入手进行精准的服务介入,邀请案主参与社工站的活动,引导其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提升表达能力。
(3)改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成绩
开展暑期公益课堂,同时对接社区公益少年宫,邀请案主参与站点活动,专业的老师对于案主学习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减轻案主父亲的家庭负担,增加案主与朋辈交流的机会,逐步形成内驱自我约束力,改善不良学习习惯。
2.家庭方面
(1)家庭走访,打开亲子沟通渠道
对家庭进行定向走访,了解亲子沟通状态,引导家庭成员表达自身想法,建立良好沟通方式。
(2)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正确教育方式
对祖辈及父辈开展家庭教育课堂,改变祖辈错误教育方式,引导正确家庭教育。
3.社会方面
(1)开展群体探访活动,搭建案主朋辈支持网络
社工站开展“走进社区”活动,邀请案主参与活动,在过程中与案主积极互动,找到与他相处的方式,让其他小朋友与他共同参与,渐渐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并使他在此过程中能学会更多的生活知识和表达技巧。
(2)引导案主参与社区公共活动,推动社区邻里互助
发动其周边的邻居与亲戚对他加强关心与照顾,同时与社区进行对接对其家庭进行定期关注和政策援助,尽量让他能在良好的、受保护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四、实施过程
(一)个案初期阶段
社工通过外展服务发现个案,利用入户走访的形式与案主保持紧密联系,与街道、社区以及邻居沟通交流后,全面掌握案主的基本情况。在每次接触过程中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等个案会谈技巧,从案主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精准把握需求,逐步与案主建立的专业信任关系,开启个案服务。
(二)个案中期阶段
针对案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社工根据案主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链接周边高校志愿者,为案主提供课业辅导,与案主共同解决学业上的困难点;同时社工运用同理、倾听、接纳的技巧舒缓案主的情绪,向案主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案主学习的驱动力。
为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挖掘潜能并培养兴趣爱好,社工为其建立朋辈支持网络。社工链接辖区内外公益资源,搭建了暑期公益课堂和“少年宫”暑期实践,为案主及辖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绘本阅读、儿童绘画、创意手工、知识普及等多样特色课程。让案主走出家门,结识新的朋友,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增强了改变的信心,满足了娱乐和休闲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之后,案主在社工站活动中结识到了12名新朋友,并且与其中5名同学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这是案主的收获,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个案后期阶段
与爷爷奶奶和父亲通过开展“亲子茶话会”的形式,引导爷爷奶奶和父亲重视对案主的教育,改变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爷爷奶奶对于案主过分纵容的现象。通过参与活动,案主家人反思了家庭发生变故前后各自的心理情绪及行为习惯的变化,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全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有效的打开了家庭沟通方式,使得家庭沟通氛围变的更为和谐。
五、案例评估
社工通过对案主问题的前后测(问题评量表)、观察法、访谈法来评估案主的改变和目标达成情况。
(一)初期评估
通过由于工作前期社工与案主保持接触,有良好的情感基础,在专业关系建设方面较为顺利。
(二)过程评估
通过多次的心理倾诉环节,案主逐渐开始与社工成为好朋友,适当地向社工表述内心想法。社工通过观察法评估案主在服务过程中的状态,评估反馈案主和其他儿童的互动性明显增强,社工利用鼓励等方式使得案主的自信心明显提升,在亲子互动环节,家庭互动明显增多。
(三)结案评估
本期个案的服务周期为2022年7月11日至2022年9月27日,共计开展服务6次,服务方式包括个案会谈、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正视自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朋辈支持网络,帮助案主搭建朋辈交流平台和亲子交流平台,增进与朋辈、亲属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结案期间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进行告别,并做好离别情绪的处理及后期回访计划。本次个案成效全部达成,顺利结案。
(四)回访评估
个案的结束并不代表服务彻底结束,社工在结案后利用电话、入户的形式,定期与案主进行交流,及时巩固案主的学习成果,了解其在生活及学业上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在重要节点进行入户慰问,给予关照,切实掌握辖区内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变动。
六、专业反思
本次个案社工聚焦于困境家庭面临的困境和案主的具体需求,立足需求通过专业服务,改变案主的现状。
(一)服务策略
由于困境儿童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复杂的,仅依靠社工单方的力量很难将问题全面解决,要做好家庭、社区、社会资源多方结合,为困境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区成长环境。
(二)服务方法
对于困境儿童个案服务,社工在开展服务活动过程中,应注重从多方面提供服务,培养案主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设计要充满创新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让案主有较好的体验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三)服务伦理
服务过程中社工要充满爱心、耐心,关注儿童的特点,遵循个别化原则,对于服务出现反复情况,社工要在前期做好心理准备,反复地、耐心地、进行指引和关爱,助力儿童的改变和健康成长。注重后期回访工作,巩固儿童服务对象的收获和成果。